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专家团队为四川省资阳市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素能培训班授课

时间:2015-12-10 14:28   来源:   作者:   编辑:【关闭】

  11月9日至12日,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皑教授等5名专家学者,赴四川省资阳市检察院开展了为期4天共6项专题的职务犯罪侦查素能培训,资阳市检察院吕杰检察长、秦毅副检察长、反贪局杨俊局长与全市自侦干警及其他业务部门干警共13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马皑教授讲授了《腐败行为心理学研究》和《职务犯罪审讯的心理学方法》两项专题课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化了干警对嫌疑人发生腐败行为的认识,有利于帮助揭露和证实职务犯罪行为的心理内因,掌握审讯工作主动权。

  河南省检察院高级检察官宗会生主任讲授的《情绪调节在审讯中的核心作用》,讲解了如何在审讯中通过心理学技术主动调节嫌疑人情绪,营造有利于突破拒供心防的审讯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讯问效率。

  甘肃政法学院犯罪心理学硕士生导师范刚教授讲解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增加了对讯问获取的嫌疑人供述真实性的判断方法,特别是运用编题设问的方法,逐步缩小嫌疑人实施职务犯罪行为前、中、后主观态度,以及犯罪时间、地点、行(受)贿人、数额等范围,对案件侦破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许志教授讲授的《微表情、微动作、微语言在审讯中的作用》,拓展了在审讯中发现、揭露嫌疑人拒供心理变化的视角,丰富了侦查讯问中识别、把控嫌疑人真实心理活动内容的手段,从生物学、语言学的细微处“以小见大”,迅速抓取、捕捉、判断嫌疑人在接受审讯过程中与讯问人之间的微妙心理博弈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赵珊珊副教授讲授的《证据与电子证据》,使干警深化了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证据种类的变化、“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法治原则以及以审判为中心诉讼格局下控辩双方证明责任分配的新认识,提高了当前职务犯罪去“一对一”形态发展趋势的认识,讲解了通过实施从电脑、手机、网络等载体发现、提取、固定电子数据证实犯罪的侦查技术要点,对做好相应的提取笔录、现场笔录,帮助锁定易灭失、易编辑改变的行受贿、渎职犯罪电子证据建立了的理论认识。

  资阳市检察院吕杰检察长认为此次培训意义重大。他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检察系统作为国家的司法职能部门,如何让检察工作更加科学高效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检察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在侦查、公诉、批捕、控申等工作中,接触面包括了公安人员、犯罪嫌疑人、律师、法官、国家干部、群众等社会各阶层的人员。在司法实践中,以心理学为切入,以科学的方法加强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注重寻找人的非理性意识的规律,必将能发挥和延伸司法的职能。因此,在检察工作中,引入心理学知识,可以极大帮助检察干警提高认知和分析判断能力,掌握心理调控、心理压制和心理突破等技巧,进而有效地提高侦查讯问、庭审对质、控申接访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关信息